美食烹饪 营养健康 食疗食谱 您的私人营养健康顾问
每100克鳓鱼的营养成分
159
千卡
20.7
8.5
76
毫克
0.02
毫克
1.83
毫克
39
毫克
203
毫克
246
毫克
47.8
毫克
28
毫克
1.3
毫克
1.12
毫克
35.65
微克
0.07
毫克
0.02
毫克
以上数据参考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所著的《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以上数据仅供参考,不得用于其他的用途。
含鳓鱼菜谱推荐
1. 鳓鱼去鳞和肠,洗净切成2 块;2. 猪夹心肉剁成末,加入精盐少许和清水50毫升,搅拌至有粘性时,挤成肉圆14只;3. 熟笋切...>> 详细介绍
1. 大蒜剥去蒜衣,洗净;2. 猪板油洗净,切成丁;3. 葱去叶、根须,留葱白,洗净,切段;4. 姜洗净,切片;5. 将鳓鱼刮鳞、...>> 详细介绍
1. 鱼(鳓鱼)去宰杀,去鳃、鳞及内脏,洗净控干,两面打斜十字花刀,剁成两段,用姜汁、料酒腌一下;2. 板油切成小方丁;3. 蒜2...>> 详细介绍
鳓鱼的3种用法
原料别名:快鱼、力鱼、白鳞鱼、鲞鱼、曹白鱼、?鱼
原料分类:鱼虾蟹贝类 查看该种类其他原料
使用提示:每次约80克
王晋芳营养师,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工学学士。热爱公共营养事业,劳动...[详细] [在线咨询]
原料介绍
鳓鱼也称作力鱼或肋鱼,属鲱科,体呈椭圆形,侧扁,腹部边缘尖削,有如锯齿状的棱鳞,身披圆鳞,无侧线,背鳍和腹鳍均短小,尾鳍呈深叉形,体侧为银白色,背部黄绿色,背鳍和尾鳍淡黄色,一般体长40厘米,体重500克左右,最大的可达49厘米,重1公斤左右,鳓鱼为近海洄游中上层鱼类,我国沿海一带均有分布,其洄游季节性较强,游泳迅速,对温度的反应敏感,在水温低时,它们都在近海水域栖息,当水温升高则靠近沿岸活动,每逢春、夏季它们成群结队地游到河口沿海产卵。
营养分析
鳓鱼味鲜肉细,营养价值极高,其含蛋白质、脂肪、钙、钾、硒均十分丰富;鳓鱼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对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大有益处。
相关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体质虚弱、营养不良者、心血管疾病患者食用;适宜小儿及产妇食用;
2. 凡患有瘙痒性皮肤病者忌食;患有痛症,红斑性狼疮,淋巴结核,支气管哮喘,肾炎,痈疖疗疮等疾病之人忌食。
食物相克
吃鱼前后忌喝茶。
制作指导
鳓鱼肉白质鲜,味似鲥鱼,除鲜食外,还可腌制加工成鳓鱼鲞,其中以三次精盐加工的三鲍鳓鱼为最佳,是岱山的著名海产品。
食疗作用
鳓鱼性平、味甘;
具有养心安神、健脾益胃、滋补强壮之功效;治慢性腹泻,心悸怔忡。
其他相关
鳓鱼在中国渔业史上是最早的捕捞对象之一,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据山东省胶县三里河“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多次在墓葬中发现鳓鱼骨头,以及在废坑中还有成堆的鳓鱼鳞片,都说明那时候古人已在海上捕鳓鱼,不仅活着的时候喜欢吃,死后还要把它作陪葬品。因而在古代文献中,不乏有关鳓鱼的记载。如:宋代《雅俗稽言》上有说:“鳓鱼似鲥而小,身薄骨细,冬天出者曰‘雪映鱼’,味佳,夏至味减,率以夏至前后以巨艘入海捕之”。如:明代《本草纲目》所述:“鳓鱼出东南海中,以四月至,渔人设网候之,听水中有声则鱼至矣,有一次二次三次乃至,状如鲥鱼小者,细鳞,腹下有硬刺,如鲥腹之刺,头上有骨,合之如鹤喙形,干者谓之“鳓鲞”,吴人嗜之。肉甘平无毒,主治开胃暖中,作鲞尤佳。”可见古人已把鳓鱼作了较详实的记载,并称其状如鲥鱼。经近代鱼类学者分析研究,确认鳓鱼与鲥鱼同属于鲱形目,鲱科,本来它们就源于一族。人们可能会问:鳓鱼生活于海洋,而鲥鱼却在淡水中成长,又怎么会出自同一个祖先呢? 这就要追溯到亿万年前的太古时代,在地球表面出现了多次裂变,使海峡和江河逐渐形成或扩展,海水温度、水质及生物类群随之发生了无可避免的变化。作为海洋生物主体的鱼类,在这巨大而漫长的变化中,通过移居和混合,发生着生态、生理,甚至外形上的演变。鳓鱼原来是太平洋西北部的近海洄游性鱼类,后来由于受到水温变化及饵料生物的影响,逐渐向南部海域及沿岸江河移动,有些受着潮汐和江河急流的诱导,从河口逆流而上,寻找适宜的产卵场所,作为季节性的生殖洄游。它们的后代在江河中孵育成长,渐渐适应于淡水中生存,久而久之,使它们发生了形态和内部结构上的某些变化,最终成为定时定向的溯河性洄游鱼类,即取名为“鲥鱼”。
公司新闻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 可口中心 | 搜索技巧 | 设为首页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2005-2007 版权所有 KEKO.COM.CN 网站备案:京ICP备06064100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所有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或建立镜像,禁止一切非授权转载、摘编和抄袭的行为,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